“城市之窗”展示“中国之治”;“杭州之答”回应“时代之问”。
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指出,坚持“数智杭州·宜居天堂”的发展导向,持续放大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综合效应,率先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,率先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,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。
全会同时强调,进入新发展阶段,必须遵循特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,在争当城市范例中奋力开创“大杭州、高质量、共富裕”的发展新局。
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;争当范例,开创新局——
在杭州的城市北面,大城北日益崛起,正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杭州)项目群十大标杆和26个重点攻坚项目为抓手,全力打造四大区块,加快推进全域都市化、全域景区化,努力使老城区焕发年轻态。
在杭州的城市西边,云城渐渐浮现,杭州西站屋盖钢结构全面封顶,杭州西动车所钻孔桩已完成,西站站城综合体方案正进一步深化中,总投资约1899亿元的11个百亿大项目,正助推云城驶入高质量发展的“快车道”。
在杭州的城市南沿,湘湖·三江汇蓄势奋发,正加快推进湘湖及三江汇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、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,加快数智平台建设,深化完善绿心公园详细规划设计方案,城市空间新格局显露头角。
习习和风至,名城江上来。
巨笔擘画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
大都市就要有大都市的样子,大都市就要有大都市的格局。
一笔入江,绘制宏图。
2001年3月,萧山、余杭纳入杭州市域管辖,杭州的市区面积也因此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,由原来的倒数第一,跃升到了第五位。之后,杭州不断加快城乡统筹、区县协作、联乡结村,持续推进“六个西进”,优化城市空间格局,富阳、临安相继撤市并区,“大杭州”的规划宏图“一笔入江”,城市空间实现了从“环抱西湖”到“揽江入怀”的蜕变。
大格局带动大发展。“揽江入怀”后的杭州,几乎以隔两年就迈一个千亿台阶的速度不断跃升,并在2015年成为全省首个、全国第十个迈进GDP“万亿方阵”的城市;城市能级不断跃升,杭州从“区域中心”转变为“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”,杭州都市圈不断发展壮大,人才净流入率、海外人才净流入率、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……
从西湖边到钱塘江畔,杭州的城市格局,越来越开阔,越来越国际。
大格局进一步显山露水。
2019年1月10日,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提出,主城区要着力做好“东整、西优、南启、北建、中塑”五篇文章。其中,北建即大城北规划建设;西优即云城建设;南启即湘湖·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建设。这三篇文章,渐次起笔着墨。
在这基础上,杭州又在去年年底进一步提出,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。按照“多中心、网络化、组团式、生态型”的原则,加快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,构建“一核九星、双网融合、三江绿楔”的空间格局,全面提升城市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。进一步优化调整人口、产业、公共服务布局,强化城市核心区的中央活动区功能,集中力量建设湘湖·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、杭州云城、钱江新城二期、钱江世纪城、大城北等重点城市单元。
把1.68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谋划,进一步强化市域大统筹,下决心打通主动脉,充分发挥亚运效应提升城市综合能级,努力成为世界城市版图中的重要一极。从钱塘江上起笔的“大杭州”宏图,在解决了自身发展的困境和局限后,正带着钱江大潮的伟力和改革先锋的气魄,全力引领着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的浪潮。
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,便是杭州在实现“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”过程中的“利其器”: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和功能,杭州以“一核九星、双网融合、三江绿楔”,推动空间格局由市区向市域、由“单兵作战”向“一体发展”转变,促进市域内部合理分工、密切协作,实现优势互补、综合集成,为更好集聚高端要素、创新人才打开更多空间,为有效扩大内需、畅通循环提供更大腹地,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。
这样一个“一核提升、九星落子”的棋盘之上,大城北、杭州云城、湘湖·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三个区块,正是这场谋篇布局中带动“全盘兴”的关键之“子”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通过加快“一核”优质资源向“九星”拓展,杭州的产业布局显著优化、城市功能持续改善、产城融合不断提升,城市核心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将向郊区新城疏散,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,进而形成多中心、郊区化发展的“众星拱月”组团式发展格局。
同时,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城市优质资源也将向郊区新城拓展,这其中,大城北的崛起让老城更显发展新色,杭州云城的稳步推进让高质量发展更加可触可感,而湘湖·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,更是要在城市空间新格局的构建中,以“数智力量”推动城市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市人民,让“共同富裕”的底色更足,“城市范例”成色更亮。